English

“做假戏”与“看假戏”

1999-02-09 来源:光明日报 鲁建文 我有话说

曾有这样的报道,一位领导同志到基层考察,一边听基层干部的汇报,一边派人外出微服私访,常把那些搞假情况、假现场、假典型的“假戏”戳个对穿。可见,尽管今天“假戏”连连登场,但并非都能整场地做下去,取得“如意”的结局。这里面自有值得琢磨的东西。

笔者平生爱看戏。看多了,总得总结点带规律性的东西。比如通过多年的观察,我以为做戏的情绪与看戏的情绪关系极大。看戏的来神,做戏的也就越起劲;看戏的无动于衷,做戏的也就难以进入角色;如果台下观众以为没啥看的都走光了,台上做戏的是无论如何也无法做下去的。戏场上曾见过这种尴尬场面:由于角儿的唱功、做功难以压台,台下只见纷纷退场,台上只得草草收兵。可见,看戏的是做戏的支撑和后盾。

近日从《渴望真话》中读到刘少奇主席回乡调查的故事,使我更感到“看戏的”对“做戏的”制约。1961年,由于“大跃进”的错误和接踵而来的自然灾害,中国人民的生活陷于了严重的困境之中。正是在这种严峻关头,刘少奇同志轻车简从,一竿子插到底,来到湖南宁乡老家蹲点调查。然而部分基层干部拼凑“脚本”、训练“角儿”,以种种“假戏”糊弄他,为他的调研设置障碍。于是刘主席在破旧的猪场安家、到茅舍陋室慰问,甚至连路边风干的人粪也要搓开来细细观察,终于让各种“假戏”露馅,无法继续做下去。他以一位伟大的政治家的气魄,毅然决策撤销公共食堂,平反冤假错案,让百姓恢复正常的生活与生产。

令人遗憾的是,现在我们有一些领导干部经常成为“看假戏”的“观众”,有的还看得很出神,连连称“好”,亲自对“演员”予以“封赏”。这里面看不出好坏、分不清真假的“戏盲”还是有的,但毕竟是少数,更多的情况则是或“坐得太高”、“隔得太远”,把“假戏”误为了“真戏”;或无意“看戏”,心不在焉,不管是真是假反正那么看了下去;或受有好处、得有利益,明知是“假戏”也为之喝彩捧场。讲到底,就是缺少刘少奇主席那种作风深入、高度负责、不循情面的勇于实事求是的精神。我想,这恐怕是今天在有些地方和部门“做假戏”的查不胜查、堵不胜堵的另一个重要原因了。我以为,要杜绝和减少“假戏”,一方面固然要惩治“做假戏”的,但另一方面,也要惩治“看假戏”的,给予“看假戏”的应有处罚。如果“看”的少,“做”的也就自然少了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